機器人
“這臺小車模樣的儀器,不僅能看到管網內部情況,還能順著管道爬行尋找堵點,對防汛排澇作用不小。”6月24日,紹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下屬的市政部門增添了一名新“成員”——管網檢測全地形機器人。入梅以來,隨著科技防汛設備陸續登場,工作人員針對易積水點及時提出防澇排澇對策,提高了城市排水管網“清腸”效率。
6月24日上午10點,記者來到越城區西郊路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城市排水管網檢查做“體檢”。從窨井進入管道的“探測機器人”就像一輛玩具小車,上面搭載著兩個探照燈和可360度旋轉的高清攝像頭。地面的操作人員遙控著機器人緩緩向前行駛,對管道進行實時視頻采集,并通過監控屏判斷管道內部的“健康”情況。
技術負責人董超群告訴記者,“探測機器人”如果發現問題,地面上的工作人員可以進行精準定位,便于后期復查或維修。
除了“探測機器人”,管道潛望鏡也承擔了地下管道的巡查任務。記者發現,潛望鏡有長長的手柄,可以伸進窨井口查看周邊的管道情況,主控面板通過藍牙與其相連,能對鏡頭進行縮放拉伸操作,圖片(視頻)隨之變化。“潛望鏡普遍用于全面篩查,如果發現疑似問題需要確定,我們就會再放機器人下井進行探測。”董超群對記者說。
潛望鏡
“有了這些新技術設備,我們就可以實時檢查管網的清疏、運行狀況。與以往的純人工檢測相比,目前養護部門的檢測技術和裝備有了大幅度提升,對城市防汛排澇起到了關鍵作用。”紹興市市政設施建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路橋養護部門負責人張德梅說。
記者了解到,使用潛望鏡、機器人查看管道破損、淤積情況,再利用下水道疏通車沖洗管道,可有效確保管網暢通。截至目前,市政部門已完成越城區中興南路、解放南路、環城北路摩爾城一帶、云棲路、馬臻路、霞西路、勝利西路、下大路、昌安立交橋下等10余處道路積水點管線疏通、改造任務。
記者了解到,除了采用高科技設備,市政部門還啟用了雨水預警系統,在越城區范圍內,解放南路紹諸高速橋下、勝利西路城市廣場段、勞動路周恩來祖居段等10余個易澇點,已安裝了視頻監控,便于及早發現進行處置。
值得一提的是,紹興市將迎來新一輪強降雨天氣,紹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針對防汛備汛工作情況已開展督導檢查,要求各區、縣(市)對所轄區域城市道路、橋梁隧道、雨水管網、園林綠化等進行全面巡查,有效提高應急處理能力。